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改革成果落地见效,2023年,我市把推进应销未销事业单位清理工作列入调研课题,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县一盘棋”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清理规范,促进事业单位应销尽销,提升机构编制法定化水平。今年以来,全市注销共事业单位138家,其中,市属28家,各区(县)110家。
一、坚持系统观念,内外协同清底数
为全面摸清情况,精准推进应销未销事业单位清理工作,我们加强全局观念,建立内部闭环、外部开放的联动机制,内外联动、动态检视,分类编好清单。一方面,以事业单位历史沿革为主线,加强编办内部相关科室联动,依托广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系统梳理历年机构改革文件,对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逐一清查,比照改革情况,比对实名制系统的机构数、机构设置、职能变化等情况,对撤销、合并、转企等事业单位进行摸底筛查。另一方面,加强编办与发改、统计、社保等外部单位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校验,与信用建设、统计数据、社保账户等进行横向比照。通过横向纵向比对,梳理出机构改革中撤销合并以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等应办理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台账,确保清底数、明情况、全覆盖。
二、坚持统筹推进,政策驱动传压力
针对历次机构改革后撤并整合事业单位数量多、历史遗留问题比较突出、组织清算落实难度高等实际情况,为积极稳妥推进注销工作,2023年5月,我办印发《中共汕头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市级应注销登记事业单位法人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清理范围、清理方法、注销程序、材料清单及示例范本等,要求相关单位落实分管领导和业务经办人,明确注销时限,确保注销过程有效沟通和实时对接,层层传导压力。同时,定期掌握各区(县)应销未销进度与存在问题,市县“一盘棋”强力推动注销工作。
三、坚持分类清理,多措并举破难题
按照“依法依规、风险可控、稳妥推进”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先易后难,分系统区别不同情况,在加强“优、简、创”服务上做文章,分类分步推进事业单位注销登记,确保注销工作平稳有序。一是优化服务。通过电话和粤政易点对点对举办单位经办人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让经办人员熟练掌握政策规定和注销流程,并由其带动同一系统属下其他事业单位,以点带面有效提高注销效率。二是简化流程。通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对申请材料进行预先审核,材料齐全的即时办结;材料不规范或不齐全的列出清单要求补正,力求一次性申报办结,让注销登记减流程、不减质量。三是创新机制。严把注销登记关口,调整前置条件,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对债权债务可由具备承接能力单位承担的,由承接单位出具证明并经举办单位确认,降低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对新组建单位申报设立登记,按程序由举办单位提交承诺书明确先注销被整合或撤销事业单位,再办理新组建单位设立登记,做到既能支持新组建单位开展工作,又能保障注销登记顺利推进。四是凝聚合力。为多方凝聚改革共识,我们实行“一单位一策”,“请进来”“走出去”并重,邀请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分管领导、经办人座谈,共同研究注销举措,并多次深入待注销单位进行走访调研,打通注销登记堵点难点。五是强化督导。借巡察契机,将应销未销情况列入问题清单,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时限清晰,有力推动交通、水务等15个部门所属33个事业单位顺利注销。同时,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跟进历史遗留问题进展情况,对条件已成熟但尚未及时注销的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发敦促函,确保成熟一家、注销一家。
(市委编办事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