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审批改革   |   行政机构   |   事业单位   |   监督检查   |   法人登记   |   相关指南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政务公开 >基础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三个聚焦”助力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来源:               提稿时间:[ 2025-07-11 10:49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和体制机制作为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中心任务。汕头市委编办牢牢把握机构编制工作主题方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局,以“三个聚焦”为着力点,着力优化机构职能体系,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强化机构编制工作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聚焦优化协同高效,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机构职能体系。今年6月30日,汕头市召开的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吹响了优化营商环境“冲锋号”。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是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制度性保障,也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必须遵行原则和基本要求。市委编办紧紧围绕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和短板弱项,聚焦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重点领域,从机构职能和体制机制上发力,通过深化机构改革,调整市县社会工作、数据管理、科技、乡村振兴、金融、老龄工作等相关部门的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稳妥推进南澳县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内设机构设置,优化机关内部职能配置,构建适应营商环境需要、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提高党政机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大力精减议事协调机构设置,市级仅保留议事协调机构30个,聚集精力办大事。凸显基层导向,统筹设置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推动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锚定功能区服务经济发展营商主阵地定位,进一步理顺和优化汕头高新区管委会等开发区管理机构职能配置,不断塑造我市新发展动能,充分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二、聚焦编制集约化使用,保障重点领域发展。围绕市委工作重点,坚持“瘦身”“健身”相结合,加大各类编制资源统筹力度,切实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始终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按3%的比例精减市直机关单位编制,精减下来的编制主要用于下沉各区(县)、乡镇(街道),以及加强“百千万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人员力量。推动各区(县)加大编制资源统筹力度,共统筹县级空余事业编制382名,建立乡镇(街道)“编制周转池”,重点保障规模体量大、建设任务重的镇(街道)发展需要。聚焦人才工作战略,发挥“汕头市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池”、“市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2个编制“周转池”作用。根据人口、生源变化及时统筹调剂、动态调整和有效使用“汕头市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池”编制,确保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年段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切实满足学生规模增长较快的区(县)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按照“总量控制、动态流转、人走编收”的管理方式,常态化管理“市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将有限的编制资源聚焦在引进符合条件的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的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和博(硕)士研究生,促进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三、聚焦服务便利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市委编办以群众所忧、所急、所盼问题为出发点,大力推进机构编制业务“网上办”,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赋码、单位出入编申请等业务均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部门“少跑腿”。推进事业单位登记减时限、减材料,优化事业单位登记流程,严格落实办理时限承诺制,事业单位提出登记申请,原则上实行即来即办,无需等待,着力打造更加可感可及的政务服务。发挥机构编制数据效能,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网络身份管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履职效率。自2023年以来保持政务服务好评率100%、“双公示”数据报送率与及时率100%。同时,严格落实事业单位年度报告网上公示制度,强化事业单位法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监管,实时跟踪事业单位履职情况,强化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共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赋能我市营商环境建设。

友情连接
技术支持: 开普云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共汕头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