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澄海区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筑牢机制保障,优化机构设置,积极挖潜,多措并举,推进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在教育领域的统领作用。推动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完善章程管理,以加强党的领导为重心,专章专款对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作出规定,明确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和程序,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推动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运行更加规范有序。截止目前,全区134所中小学均已全部修订了章程,切实推进了党的领导全覆盖。
二、优化机构职能,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力量。区委编办对相关部门涉及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职责进行梳理,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确保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部门管理,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切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另外,在区教育局增设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内设机构,增加区教育局执法力量,切实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
三、盘活编制资源,保障教育事业用编需求。坚持总量控制、存量挖潜、保障急需的原则,对职能弱化、使用效能不高的编制予以收回,将收回的事业编制优先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核增区启智学校事业编制,为特殊教育学校工作正常开展提供编制保障。调剂171名教职员编制,设立“汕头市澄海区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池”,为中小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编制保障。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已招聘博、硕士67名,使用编制池编制67名。
四、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条件成熟的小规模学校完成撤并工作,在撤销澄海外蚁小学、澄海海岱小学、澄海萃英小学和澄海董坑小学的同时,设立澄海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小学、澄海广益第二小学和澄海第三实验小学,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五、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按照“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放管结合”原则,根据生源变化,每年核定一次全区教职员总编制,实行编制动态调整。在控制全区教职员编制总量不超编的前提下,由区教育局按照教育教学规模和教师队伍结构要求,对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教职员编制,统筹提出分配方案,报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备案后组织落实,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六、推进学校去行政化改革,促进教师资源均衡化。积极落实上级关于学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要求,取消了澄海中学、澄海实验高级中学、澄海苏北中学、澄海华侨中学4所学校的行政级别,将机构规格均调整为不定级,打破行政级别对校长交流造成的阻碍,同时推动教师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之间的双向流动,助推教师资源均衡化。
(澄海区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