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市委编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阶段来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全方位加强教育领域机构编制保障,助推我市全力打造粤东教育高地。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办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教育领域机构编制管理的首要原则。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迅速启动并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职数核定工作,实现了党组织领导职数在中小学校的全覆盖,切实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幼儿园等也已参照核定了党组织领导职数。二是在学校的政事权限清单、机构职能编制规定和章程中专章专款对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作出规定,对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和程序等加以明确,促进党建与学校业务深度融合,保证党的领导制度安排到位、作用发挥到位、实际效果到位。
二、全力保障教育用编需求。我办结合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同步精简事业单位编制,收回的编制统筹调剂使用,全力保障教育用编需求。一是打破区域编制管理和使用藩篱,调剂3000名事业编制设立“汕头市高层次人才编制池”,为教育系统引进514名博(硕)士提供编制支持;调剂2000名事业编制设立“汕头市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池”,目前已调剂619名事业编制至龙湖区,调剂280名事业编制至濠江区,切实保障各区(县)新扩建学校的用编需求,确保各区(县)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二是实行动态调整,我办根据市直和各区(县)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按照有关机构编制标准及时下达编制。今年六月份已重新核定和下达各区(县)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总数,近期也已下达汕头金中海湾学校事业编制使用额度共计177名,切实保障学校新学年招生计划和教学管理需要。
三、健全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我办认真贯彻国家、省和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健全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助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一是及时加强特殊教育的工作力量。三年来,我办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情况,按照标准核增市特殊教育学校事业编制38名、各区(县)特殊教育学校事业编制共88名。二是积极推动市聋哑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增加“高中教育”职能,形成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较为完备的特殊教育体系,切实保障了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三是强化专门学校建设,推动设立市红旗第三学校,承担市直和各区(县)具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矫治教育任务。学校开办的第一学期,经过教育转化已完成了48名未成年学生的矫治教育工作,更有1名学生升入林百欣科技中专、2名学生升学至岭东司法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四、深度挖潜服务中心工作。近年来,我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度挖潜教育资源,积极为教育部门丰富教育供给方式提供机构编制支撑。一是新设立以学前教育为主体、师范教育专业为特色的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汕头乃至粤东地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将汕头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为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的汕头开放大学,负责开展职工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和各类培训。这两所大学的设立有利于我市更好地开展“一老一小”“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工作。二是以广东汕头华侨中学为主要载体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目前,侨中华文教育工作室已与泰国、缅甸、意大利、巴基斯坦、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共七所海外华校签署合作协议、缔结友好学校,为3000多名海外学生的提供华文教育课程,形成侨校间教研联动、资源共享、互动交流、侨生联合培养新局面。三是在市金山中学开办“丘成桐少年班”,该班已于今年秋季招生开学,重点在于贯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大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为汕头走好新时代“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培养基础学科少年人才。
(市委编办事编科)